推動專案

臺北市政府資訊局為落實發展智慧城市理念,擬協助民間於臺北市進行解決方案場域實驗試辦,進而協助發展智慧城市產業商業模式、拓展城鄉與國際間行銷,並進一步提升資通訊產值,特辦理「臺北市智慧城市產業場域實驗試辦計畫」。
  • 智慧建築
2022/10/28
本試辦案與宏碁通信合作,針對建築物的筏式基礎空間,導入物聯網設備建立滯洪設施,該設備可同時監控與調節雨水流量的管理功能。此外,可透過宏碁建置的管理平台,呈現天氣預報、即時雨量和易淹水區水位等資訊,並可提升筏基的滯洪效率,即時改善氣候造成的缺水、淹水等狀況,達到智慧防汛的目的。
  • 智慧建築
2022/09/19
本試辦案與世曦工程合作,運用IoT科技即時的監控建築結構安全,將地震儀結合結構健康監測平台雲端化管理
  • 智慧建築
2022/04/11
本實證計畫與宇萌數位科技合作,以BIM-based設計、施工與維運管理模型的建構模式,結合XR可視化互動技術,建置可於現場取用之BIM模型資訊,並即時以XR延展實境方式呈現,打造具有情境感知的設施維運管理系統。
  • 智慧建築
2022/04/11
本實證案與富鴻網股份有限公司合作,以建築物生命成本分析為核心概念,並整合建築物設施和設備的相關資料與社宅雲管理平台修繕數據,建立數據資料庫,將長期修繕計畫內各項設施和設備的關鍵要素,透過功能模組進行管理與試算,提供長期修繕工作及費用預估等做為決策的參考數值。
  • 智慧建築
2021/12/29
本計畫與遠傳電信系統整合分公司合作,運用智慧電表數據進行AI分析,以圖像化的資訊提供住戶節能提醒並完成住戶累計用電預測,及進行3項,包含:住戶用電/節電排名、採用需量轉移之理論效益分析。
  • 智慧建築
2021/12/29
本實驗計畫與工業技術研究院合作,利用智慧電表數據所記錄公共空間與家戶內的能源使用量,搭配機器學習與類神經網路進行動態的社區能源使用分析,藉此獲得社區的生活模式、能源使用習慣的特性,並將社區(樓層)用電多寡與建築座向、建築立面、樓層等尋找相關性,後續可再依據資料預測住宅型態和規劃。
  • 智慧建築
2021/12/29
臺北市社會住宅住戶在報修通報上,通常分為「口頭告知」、「填寫紙本報修表單」、「填寫線上數位化報修表單」等方式,若住戶在故障問題敘述不清楚,則管理人員就必須前往現場查看,而增加作業負擔。以人力追蹤報修案件進度,容易產生疏漏、延遲、錯誤,當案件同時湧入、堆積時,管理人力將不勝負荷,導致維修進度緩慢。因此,本實證計畫與艾斯移動合作,透過chatbot系統「Justka」SaaS服務做為核心,並整合北市府「社會住宅管理服務雲」,
  • 智慧建築
2021/03/10
傳統門禁監控安防系統因各家廠牌無相容性,造成後期建置常需要將舊有設備全面汰換,又既有系統架構硬體產品功能無法共用平臺、共享資源,以致大大提高業主的建置及管理成本。
  • 智慧建築
2020/12/31
本計畫由中央研究院與臺北市政府資訊局合作,以臺北市政府地下1樓停車場與2樓公共空間做為實驗場域,佈建Beacon藍芽訊號接收設備,評估測試以建築物空間資訊作為基礎的室內定位系統 (Building/environment Data Based Indoor Positioning System,BeDIPS)之實用可行性。
  • 智慧建築
2020/06/22
臺北市興建中的民間建築工程多達400多處,為了有效管理各工程進度,又能讓資料數位化與提高正確性,本次試辦結合ICT物聯網技術能量,讓工地變成可自動感測的環境,打造新一代智慧工地建築管理模式,以達到安全即時監控的目的。 智慧時尚股份有限公司與臺北市政府都發局合作,於福星社會住宅工地導入智能物聯網安全帽、智能物聯網工地環境與智能辨識雲端後台。管理人員可透過智能物聯網工地環境,偵測到利用快拆模組固定於智能物聯網安全帽所發出的藍芽發射器(iBeacon)信號,藉以即時掌握工作者與相關機具的確切位置,並作為進出管理、樓層分區管理以及危險區域管理應用,本計畫同時以雲端後台進行校正與統計,相關資訊將呈現於網頁型後台儀表板供管理單位使用。
  • 智慧建築
2020/03/13
以往廁間清潔皆為人員打掃及稽核查驗後,採手動簽到方式確認相關作業是否完成,一日數次的清潔工作再額外增加簽到流程,難免會有缺漏或不便的情況發生。此外,管理單位也可能因為無法掌握即時清掃資訊,或因人工計算班表資訊而降低管理效率。
  • 智慧建築
2020/02/03
臺北市市政大樓整棟建築呈「雙十」型狀,地上12層、地下2層,為一個開放式的辦公場域,約有30餘個臺北市政府所屬機關入駐,平日進出洽公人數多達上千,場所龐大且動線複雜,洽公民眾或來訪賓客常不易找尋欲到達之目的地,為室內導引技術的應用創造了發展契機。